内功官网

内功与外功哪个厉害


  内功是打通大小周天的,属于真正的有氧运动,力大如熊。
  外功讲动作花哨,四肢硬,速度快,容易缺氧,用功练而不得功。
  内功是智慧的结晶,养生的法宝。
  外功是表演的花哨,拍电影,搞演出,都可以。
  如果内功和外功打起来,当然是内功厉害,内功是抗击打的,外功的力量远不如内功。
  内功十年,一生无疾。外功十年,浑身病痛。
  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内功心法

  外功与内功走经络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大家是不是也经常听到很多拳友问,你是练内家拳还是外家拳的,你们练“内功”吗? 但,“什么是内功?什么又是外功?”回答往往是“站桩,走经络!用意识引导经络的运行”之类的。

  武医自古是不分家的,很多功夫练法是要讲到经络、气血、呼吸等等的,比如很多人常说到“拳走心经、掌走肺经”,都与经络学有关,经络学中国医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中国医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同时也给现代科学提出了很多疑——因为对于武术内功的疑问至今还有很多无人能解答的问题!

  通悟功夫给习练内功站桩的同修一些忠告:练功不求功,功在其中;求功不出功,枉费心机。只顾耕耘,不顾收获,而收获自得,所谓“功到自然成”。

  经络运行就算你不用自己去用意念引导的,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一天12个时辰。人吃喝拉撒,经络的运行也是是自然调节的。不是说你了解了经络,才会“走经络”!不懂经络的人就没有经络了!

  就如站桩时,只要动作要领摆对了不管有无意念活动,都有感觉和反应,正常的感觉有助于水平的提高,否则站桩就真成了木桩、枯桩并失去了其意义。而意念与感觉,二者常常是难以分开的,正确的感觉用语言形容出来,再有意识地运用到站桩中去,就是意念,而意识活动产生出与之相似的反应就是感觉。

  所以说练习时,不要针对某一种意念找某一种感觉,那样易流于形式,而可能练出副作用,只要注意精神切实、意念具体就行了。让各种感觉自然而然地形成,自然而然地消失,这样才能把功夫练到自己身上。

  习拳时形体动作和“内功”是高度统一的。对“内”理解了多少,对“外”就会更容易做到相应的程度。

  所以说不是你读了“道德经”然后才能开始练拳。举例说明一个不识字的白丁,如果拳法比你好,就说明他也比你懂“道德经”。你拳法就是你对“道德经”的理解,无论内家拳外家拳都是体悟的!

  武术最高的概念就是“顺其自然”。

  从内功站桩的角度讲:在练习时,只要感觉舒适得力、协调平衡,不憋气,不过于紧张,练习后稍有疲劳或留有余兴,都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坚持练下去。那么站桩的过程却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由于间架、意念引起感觉,又用这些感觉对照间架、意念的要求去调整,同时检验意念活动的正确与否,就在不断思维、感觉、调整中,气血不养而自养,肌肉不练而自练,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和养生的效果。

  从行拳角度讲:拳法练习的时候,一般都从外形入手。比如出拳的方向、角度,步法的大小、高低。然后讲发力的方法,前脚和后脚怎样用力,腰胯怎样运用,手肘如何拉动。深一点我们讲劲力、劲路、劲别。分析“收”“发”的关系。研究实战中如何运用。动作正确后就是练习的数量了。只有量变才能带来质变。一种技巧只有经过几万遍以上的训练,让身体产生一个记忆,这种记忆的目的就是在实际当中,任何动作、招数都变成本能!根本就不能通过大脑!完全是下意识!

  最近好多同修向我提问,练武行拳是先习内还是先练外呢?学功夫必须要先学中医吗?

  如果外形能做到“节节贯穿”,那经络运行也必然流畅自然。打拳呆若木鸡的人,试想又能有什么“内功”?我们追求外在之形的同时,要让内在的东西同时增长。

  中医和武术有相通之处,就如太极拳和书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你学太极拳必需先学书法吗?

  老师只要说出口的东西,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比如常听到“意念、神明、气”这几个词之时。它已经是表象了。所以不能讲什么先学“内在”,再学“外在”。学的都是“外在”、练的都是“内在”。“意、气、神”这些东西本来就是需要去体会、去领悟的。所以“不说正好,一说就错”。吾想说体悟之道,内外同修方为正途,一个字“练、先练”!

  站桩小知识

  初练习站桩者为了解除烦累情绪,可以在练功时听音乐,只可听高雅悠扬的音乐,绝不可听声嘶力竭及令人心浮情燥之类的噪音。不主张听音乐练功!

  内功与外功哪个厉害,内功与外功有什么区别

  凡练习武事之人,除各种拳法之外,必兼练一二种功夫以辅其不足。盖以拳法为临敌时动作之法则,而功夫则为制敌取胜之根本。若练就功夫而不谙拳法,应敌时虽不免为人所乘,其吃亏尚小;若单知拳法而不习功夫,则动作虽灵敏,要不足以制人,结果必大吃其亏。故有“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谚。此功夫之不可不练也。

  功夫之种类,亦繁复众多,不胜枚举,然就大体区分之,则不出乎两种,即外功与内功是也。外功则专练刚劲,如打马鞍、铁臂膊等,制人则有余,而自卫则不足。内功则专练柔劲,如易筋经、捶练等法,皆行气入膜,以充实其全体,虽不足以制人,而练至炉火纯青之境,非但拳打脚踢不能损伤其毫发,即刀劈剑刺亦不能稍受伤害。依此而论,则内功之优于外功,固不待智者而后知也。且练习武术之人,本以强健体魄却病延年为本旨,学之兼以防毒蛇猛兽之侵凌及盗贼意外等患害,非所以教人尚攻杀斗狠者也。故涵虚禅师之言曰:“学武技者,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唯守斯静,静是生机;唯攻乃动,动是死机。”练外功者,劈击点刺,念念在于制人,是重于攻,若守则此等功夫,完全失其效用。攻则非但足以杀人,亦且足以自杀,故谓之死机。练内功者,运气充体,如筑壁垒,念念在于自保。他人来攻,即有功夫兵刀,皆不足以伤我,我亦处之泰然,任其袭击,亦不至于杀人。则守之一字,其功正大,既能自保,亦正不必再出手攻人,因攻我者不能得志,势必知难而退也,故谓之生机。

内功心法

  然世之学武者,又恒多练习外功,而少见练内功者,则又何故耶?因外功一事,学习既较为便利,而所费时日又较短少,无论所习者为何种外功,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必可见效。如练打马鞍,三年之后,拳如铁石,用力一击,可洞坚壁。余亦类是。避重就轻之心理,固人人皆有者也。至若内功,则殊不易言成,一层进一层,深奥异常,学之既繁复难行,而所费时日,亦必数倍于外功,且不能限期成功,故人皆畏其难而却步矣。他派固勿论,即投身少林门中者,彼未始不知少林一派中亦有精纯之内功,顾皆舍此而习外功者,实避重就轻之心理使然也。至练习内功,略无根基,入手即练,其难自不待言。若意志坚强,身体壮健,而其人又具夙慧者,练此最为相宜,因内功固重于悟性也。

  内功与外功哪个厉害,内功与外功有什么区别